当齐泽克遇上贾樟柯
在《事件》一书中,同时拥有斯洛文尼亚社会学家、哲学家、文化批判家、心理分析理论家等多重身份标签的齐泽克,通过对公共政治事件的哲学解读,以抽象性叙事手段为读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哲学旅途。
全书共分为六站,其中对拉康三界学说和黑格尔意识形态观念的阐述,作者将在后文通过对贾樟柯《山河故人》《天注定》两部作品进行细致探讨。
齐泽克
作者:许珂
排版:白杰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齐泽克在《斜目而视:透过通俗文化看拉康》等论著中,借助拉康理论解读包括希区柯克、安东尼奥尼等导演的作品在内的通俗影视,同时对我国贾樟柯导演表达了相应观念认同与艺术推崇。
原因之一在于三位导演均在影视作品中流露出一致性的反资本主义立场,同时书中对贾樟柯电影作品涉及拉康三界理论的运用及动物性逆转的反思进行了细致解述。
《山河故人》海报
《山河故人》是由贾樟柯导演执导的一部现实情感题材的电影,讲述了1999年,山西汾阳县城,开朗雀跃的女孩沈涛徘徊在矿工梁子和煤矿老板张晋生两端。一女二男的三角恋,无法维持长久的平衡。梁子和晋生的友情破裂。涛儿结婚的时节,有人选择远方。
赵涛饰沈涛
2014年,因长期在煤矿工作,梁子的健康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最后的时光,他带着妻儿回到故乡。此时沈涛和晋生已经离婚,晋生带着孩子到乐常住上海。人届中年,彼此都身不由己站在了生离死别的界限上。
张译饰张晋生
2025年,只会说英文的道乐和父亲分外隔膜,但和中文老师米娅成为忘年交。他渴望脱离父亲的控制,渴望得到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自由”。
董子健饰张道乐
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以现实叙事手段,精准描绘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命政治和心理维度,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恋母情结为心理体征,并对影视中角色进行了三重人格理论再现。
在前文所提到的拉康著名三界理论学说中,三界是主体存在的三个根本维度,也是结构主体的三种机制,拉康将其概括为实在界、想象界与象征界。
《山河故人》剧照
想象界被普遍认同为拉康所提出的镜像阶段,其意指婴儿时期人类会对完整的自我镜像产生迷恋的现象,这个过程不是一经发生就消失不见,而是作为人类认识论意义上的基本结构继续存在。通过对完满的镜像主体的自我认同,人类逐渐将镜像里的他者视作自己的形象,从而获得自我的同一性。
这样一来,拉康就对他者化的意味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推动。这种想象关系既发生于主体内部,又发生在主体之间。在主体内部表现为主体对自我的自恋关系,在主体之间表现为主体间的相似关系。
这一心理体征在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 3-6 岁时,会出现异性崇拜阶段,即对异性父母的过度依恋和亲近,而对同性父母产生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
弗洛伊德(1856——1939)
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将主人公张道乐放置在自幼缺失母爱的成长环境中,使对母爱的渴求与对父亲的厌恶之间形成矛盾冲撞,对张道乐与澳大利亚中年老师米娅跨越年龄阶层的爱情线索超越了道德认知的现实性,这也正印证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即男性在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会将“恋母情结”的对象转移到“外来的性对象”上来。
张道乐与米娅的互相救赎,成就了《山河故人》中超越伦理道德观念的跨界爱恋。
张道乐与米娅
同时,贾樟柯塑造的“梁子”形象,与拉康提出的镜像理论相互映照,拉康认为,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主客体之分,只是“非主体”的存在物,婴儿从6个月到18个月才能首次在镜中认出自己的形象,并发觉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这个重要的转折点称为“镜像阶段”,拉康将这个过程称为“一次同化”。这个阶段打开了婴儿的“想象界”,但从“想象界”发展到“象征界”,才完成了主体的“二次同化”,幼儿只有进入“象征界”,才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在《山河故人》中,梁子就经历了这样的两次同化。
梁景东饰梁子
“梁子的‘一次同化’出现在他与张晋生起冲突时,虽为是底层煤矿工人,但他不卑不亢,愿意为自己的幸福与强势势力反抗。
梁子被沈涛拒绝,在煤矿工人大合照后,旁人陆续离去,只留下梁子落寞的身影,随之背井离乡,在这段三角恋中,梁子被现实打败,作为败者出局,这是梁子在影片中的‘二次同化’。”
梁子与沈涛
《天注定》剧照
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少有特写,却将人物特写级精致雕琢,观众经由三个时间点,仿若驶过一条公路旁具有各自时代特色的三栋建筑,而连接其中空白的,是观众自我的生命体验。
影片凭借贾樟柯的“作者笔触”和深厚内涵入围第六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金棕榈大奖;斩获第五十二届金马最佳原著剧本奖、第六十三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
第五十二届金马奖 贾樟柯导演写真
在我国著名的“公交车扶老人事件”中,无动于衷地走过倒地无助老人的看客与公然做爱的情侣都具有动物性。齐泽克所作出的阐释则是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所做的论断:即资本主义所到之处均将社交目的改造为完全利益化,每个人都盲目狂热的崇尚金钱,泯灭传统原始的相处习性。
贾樟柯将这种动物性的逆转充分寄托在了《天注定》的影像文本中。
《天注定》获第六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佳编剧奖两项提名、获第五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六项提名并斩获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剪辑两项大奖。
《天注定》海报
《天注定》改编自轰动全国的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和富士康跳楼4个新闻事件,贾樟柯在其中渴望以叙述暴力来反对暴力,同时在其中揭开了主体间隐喻的自私的冷漠的动物性的伤疤。
《天注定》获第六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佳编剧奖两项提名、获第五十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六项提名并斩获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剪辑两项大奖。
《天注定》剧照 姜武饰大海
《天注定》中大海的原型因不满村支部有关人员的贪污行经,在上访未果的情况下持枪暴毙14人,其悲剧原因正是在腐败成为常态的庸恶制度下,嫉恶如仇的正义情怀便显得格格不入。
正如公交车扶老人事件中的彭宇,被冠以的罪名竟是“不会有人真的这么好心”,这在齐泽克的理念中被总结为酷刑镜头的现实主义辩护。
齐泽克指出,当我们面对事件时,人们惯常的行为模式是去事件化,即主观性降低立场,接受社会精神酷刑的正常化。
剧照 大海怒毙村官
所以大海才会与秉持道德缺陷立场的群体产生对峙,小玉因不堪嫖客骚扰奋起将其刺亡,与动物性的意识形态做出反抗。
倘若贾樟柯选择以中立漠然的方式展示一个暴力的强奸场面,并声称我们应该避免廉价的泛道德化,转而反思施行暴力之时的各种错综负责的情况,那观众只是见证一场悲剧,无法深度代入深处暴力中心的小玉,小玉以极端抗衡的挥刀反抗潜性解释自我所处的暴力环境,观众通过嫖客流血死亡的情景刺激从而无限靠近小玉遭受暴力时的感官思绪。
赵涛饰演小玉
贾樟柯在《天注定》中借助影像文本渲染暴力中的反暴力,意在高声呼吁反抗公共耻感被悬置的道德缺失。
王宝强饰三儿
贾樟柯导演
通过《山河故人》、《天注定》中涉及齐泽克视域下公共实体事件的回溯,现在我们不难理解齐泽克在《事件》中浓缩的观点:想要消解资本主义全球化所致使的全民对金钱的狂热忘我,需要整个社会的精神意志提高到更文明的高度,如此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才能降温回稳。
而缺少时间积淀抵达更高文明水平的当下,如何在现实公共事件中产生真正有效的阻挡,防止因追金狂热导致悲剧现象的不断重演,也是全社会应当努力的应有之义。
往期阅读